机械-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上)
1 概述在药物制剂领域中,高分子材料的利用具有久远的历史。人类从远古时期在谋求生存和与疾病斗争的进程中,广泛地利用天然的动植物来源的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多糖、蛋白质、胶质等作为传统药物制剂的黏合剂、赋形剂、助悬剂、乳化剂。上世纪30年代以后,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大量出现,在药物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的利用日益广泛。可以说任何1种剂型都需要利用高分子材料,而每种合适的高分子材料的利用都使制剂的内在质量或外在质量得到提高。 上世纪610年代开始,大量新型高分子材料进入药剂领域,推动了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发展.这些高分子材料以不同方式组合到制剂中,起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释放时间和释放部位的作用。 与以往的常规剂型如片剂、胶囊、注射剂比较,缓释、控释制剂的主要优点是①能够减少给药次数,改进患者的顺应性;②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降落毒副作用,提高疗效;③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另外克服缓控释制剂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避免夜间给药。由于这些优点,缓控释制剂被称为继常规制剂后的第2代和第3代药物制剂。是目前发展最快,产业化水平最高的新型药物制剂。 在缓控释制剂中,高分子材料几近成了药物在传递、渗透进程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缓控释制剂的发展虽然与制药设备的不断发展更新有关,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新辅料的开发与利用。1种新辅料的利用,可开发出1大批制剂产品,并促进1大批制剂产品的质量提高,取得10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2 缓控释制剂的分类 缓控释制剂作用机理有多种,制备工艺也千差万别,因此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粗略说来,有以下几类: 2.1 贮库型(膜控制型) 控释制剂该类制剂是在药库外周包裹有控制释药速度的高分子膜的1类剂型,根据需要,可以制备成多层型,圆筒型,球型或片型的不同情势,并有相应的制备方法。如以乙基纤维素、渗透性丙烯酸树脂包衣的各种控释片剂、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控释膜的毛果芸香碱周效眼膜、以硅橡胶为控释膜的黄体酮宫内避孕器老年人拆迁有补偿吗,以微孔聚丙烯为控释膜、聚异丁烯为药库的东莨菪碱透皮贴膏。其中以各种包衣片剂和包衣小丸为常见。2.1.1 微孔膜控释系统在药物片芯或丸芯上包衣,包衣材料为水不溶性的膜材料(如EC、丙烯酸树脂等)与水溶性致孔剂(如聚乙2醇、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的混合物。制剂进入胃肠道后,包衣膜中水溶性致孔剂被胃肠液溶解而构成微孔。胃肠液通过这些微孔渗透药芯使药物溶解,被溶解的药物溶液经膜孔释放。药物的释放速度可以通过改变水溶性致孔剂的用量来调理。2.1.2 致密膜控释系统这类膜不溶于水和胃肠液,但水能通过。胃肠液渗透进入释药系统,药物溶解,通过分散作用通过控释膜释放。药物的释放速度由膜材料的渗透性决定,选用不同渗透性能的膜材料及其混合物,可调理释药速度到达设计要求。常常使用膜材料有EC,丙烯酸树脂RL、RS型、醋酸纤维素等。2.1.3 肠溶性膜控释系统这类膜材料不溶于胃液,只溶于肠液,如肠溶性丙烯酸树脂,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等。为了到达缓控释目的,这类膜材常常与其它成膜材料混合使用拆迁补偿款一般多长时间到账,如不溶性的EC,水溶性的HPMC等。在胃中药物释放很少或不释放,进入小肠后,肠溶材料溶解,构成膜孔,药物可通过膜孔的分散作用从释药系统释放。药物的释放速度可通过调理肠溶性材料的用量加以控制。如采取丙烯酸树脂肠溶Ⅱ号、HPMC、EC等不同配比,制成的硫酸锌包衣颗粒,其体外释放时间可达24小时。